admin 2025-07-26 23:49:03 维修保养指南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不符合维基百科的质量标准,需要完全重写。 (2022年1月30日)请在讨论页中讨论相关议题,并参考更优秀条目写作指南。

此条目体裁或许更宜作散文而非列表。 (2022年1月30日)如有余力,请协助将此条目改写为散文。查看编辑帮助。

台湾因地形特殊,面积三万六千平方公里,超越三千米山头两百余座,是全世界高山密度最高的岛屿。北回归线横贯其间,纬度低但山高,兼有亚热带、温带、寒带生态。生物多样性也是全球平均百倍。

早期[编辑]

原住民居住山地,但对山顶常视为神圣领域而少进入。日治时期,日人以玉山、雪山高度高过富士山、命名新高山、次高山。日籍学者受源自欧洲的登记热潮影响,以文明登顶名衔,探勘、整理台湾岛上的动植物。民间也成立社团,登山活动也拓展到民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登山活动暂时沉寂。

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对登山活动并不支持。但民间延续日治时期基础,仍然持续高山攀登。1946年5月4日,由日治台湾山岳会干事平泽龟一郎暂代主席,开会决议将相关会务委任台籍会员,平泽并转交一支冰斧及两条登山绳索,做为传承象征,移交后,会名仍称“台湾山岳会”。1947年5月,台北市参议会议长周延寿及蔡礼乐、谢永河、林树封等,发起组织“台湾省山岳会”,并接管日治时期成立,却因战争而停顿的台湾山岳会,此即“中华民国山岳协会”前身。

中期[编辑]

1953年,救国团举办大专生“玉山登峰探险队”,这可能是战后第一次有组织的学生高山登山活动。

1969年2月15日,曾任“中国青年登山协会”总干事的韩漪,创办《野外》杂志(1987年12月停刊)。

1971年7月,由清华大学柏盛亨领队的登山队,一行在奇莱山区遭遇台风大雨,不幸有5人罹难。

1971年10月,岳界中央山脉大纵走活动,北队由南湖群峰,南队由卑南主山起步,在七彩湖会师。

1972年8月,邱高事件。

1972年12月5日,林文安、蔡景璋、邢天正及丁同三等,于羊头山顶庆祝“百岳俱乐部”成立。

1976年7月,政治大学登山队发起人之一陈远建,创办《户外生活》杂志(1986年停刊)。

1976年,台大登山社吕志广等发现松萝湖后,延续自百岳开拓精神的中级山探勘,逐渐成社内主流。

1978年,户外生活图书公司出版《台湾百岳全集》,由谢文诚主笔,带动“百岳登峰”登山热潮。

1988年,防范山难与加强登山救护,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首度举办“山难防救研讨会”,其后扩大举办改为“全国登山研讨会”每年办理至今。

1993年5月2日,江永达、蔡尚志、梁金梅、刘纪满,首登西藏卓奥友峰(世界第六高峰),领队谢长显、队长梁明本、队员赖满足未登顶,全队共7人,创下首次台湾自组队攀登8,000米高峰的纪录。[1]

1993年5月5日,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曾曙生(大陆领队),李淳容(台湾领队),队长张铭隆,队员伍玉龙、邵定国、黄德雄、吴泂俊、周德九共8人,组成中国与台湾攀登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高峰)联队,队员吴锦雄为台湾人首登。[2]

1995年5月12日,台湾自组队由赵永清领队与队员梁明本、涂武成、赖满足、麦觉明、郭春霞、林逸民、许祥麟、许志成、游宝环、黄德雄共13人攀登珠穆朗玛峰。江秀真为台湾女性首登。[3]

1996年5月10日,台湾自组队由谢长显领队与队员高铭和、郑荣窗、林道明、吴明忠、高天赐、谢祖盛、苏怡宁、刘贞秀、陈玉男共10人攀登珠穆朗玛峰,当时发生近年最惨烈的山难1996年珠穆朗玛峰事故,高铭和成功登顶但身上多处冻伤,陈玉男则是不幸罹难。

现代[编辑]

2006年到2009年,由伍玉龙、江秀真、黄致豪、谢颖溯、陈仲仁、黄博政等登山好手组成欧都纳世界七顶峰攀登队,完成世界七顶峰的攀登。[4][5]

2009年5月19日,攀登队队员伍玉龙、江秀真与黄致豪于中午12时35分登顶珠穆朗玛峰。[6]

2011年4月29日,李小石“发愿妈祖登顶全球八千计划”登顶马纳斯卢峰(世界第八高峰),为台湾人首登。[7]

2013年5月17日,李小石“发愿妈祖登顶全球八千计划”登顶洛子峰(世界第四高峰),为台湾人首登,于下山时不幸罹难。[7]

2014年7月24日,欧都纳八千米计划由吴夏雄队长与队员陈国钧、林文逸、连志展共7人攀登布洛德峰(世界第十二高峰),张元植 (无氧攀登)、吕忠翰 (无氧攀登) 、黄文辰 (无氧攀登)为台湾人首登。

2017年9月16日,台湾自组队张元植与吕忠翰两人攀登马纳斯卢峰,吕忠翰为台湾人无氧攀登首登,张元植高山反应攀至7400米撤退。

2018年7月9日,吕忠翰 (无氧攀登)攀登南迦帕尔巴特峰(世界第九高峰),为台湾人首登。

2019年5月15日,吕忠翰 (无氧攀登)、张元植、詹乔愉攀登马卡鲁峰(世界第五高峰),为台湾人首登。

2021年4月16日,吕忠翰 (无氧攀登)攀登安纳普纳峰(世界第九高峰),为台湾人首登。

参与者[编辑]

社会团体[编辑]

台湾山岳会:于1926年11月17日由沼井铁太郎发起、驹高常担任代表,举办登山活动及讲习[8],并发行《台湾山岳》杂志及机关志《台湾山岳汇报》。[9][10]

中华民国山岳协会:前身为1926年成立的台湾山岳会,1937年由台湾省山岳会接管,1950年5月10日改组为“台湾省体育会山岳协会”,同年10月4日,更改为“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山岳委员会”,并正式立案体育社团。1971年为庆祝中华民国建国六十年举办“中央山脉南北会师纵走”于七彩湖会师成功。[11]

中华健行登山会:前身为中国青年登山协会,于1968年底改组,至1969年5月6日成立。[12]

学生团体[13][编辑]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登山社:前身为1932年由千千岩助太郎创办“台北工业学校山岳部”,后中断直至1965年成立台北工专登山社。[14]

国立台湾大学登山社:于1959年成立,长期探索台湾山区,著有《南湖记事-宜兰大浊水溪流域探查足迹》、《白石传说-泰雅族发源圣地采勘手记》、《南南山语:大小鬼湖区域探勘手记》、《丹大札记》等探勘纪录,其校友成立“山谷登山会”。[15]

中国文化大学华冈登山社:于1963年成立,培养出多位登山家如吴夏雄、詹乔愉等。[16]

淡江大学登山社:于1964年成立

逢甲大学万里登山社:于1964年成立

国立台北大学登山社:前身为1964年成立兴大法商登山社,2000年因学校改制而更名为台北大学登山社。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登山社:于1964年成立

高雄医学大学登山社:于1966年10月16日成立,1980年完成中央山脉南北纵走。[17]

清华大学登山社:于1968年成立

成功大学登山协会:简称成大山协,于1968年改组,前身为1964年成立的中国青年登山协会成大分会。

东吴大学登山社:于1968年成立[18]

辅仁大学登山社:于1969年成立[19]

中原大学登山社:于1970年成立

国立政治大学登山队:于1971年成立,其校友于1977年成立“523登山会”。[20]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山岚登山社:于1972年成立

高雄科技大学建功校区海啸登山社:于1972年成立[21]

东海大学登山社:于1975年成立,著名成员有吴云天、林微梅等。

屏东科技大学绿谷登山社:于1975年5月29日成立

国立中央大学登山社:于1975年成立[22],著名成员有邱俊颖(蚯蚓,地图产生器创作者)、林文龙、崔祖锡、郑胜文、刘以德。

中国医药大学奇峰登山社:于1978年成立,后于1985倒社,1987年复社,著名成员有王士豪(山区PAC计划)。[23]

国立中山大学山野社:于1980年成立

国立暨南国际大学登山社:于1998年成立

高雄科技大学第一校区星野登山社:于2003年成立,创立初期为悠游社,后经社团指导老师建议而更名为登山社。[24]

参考[编辑]

^ 風起雲湧的海外遠征. 台湾国家公园数位典藏网. 内政部营建署.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6) (中文(台湾)).

^ 王一䜣. 【專訪】不小心成為首登聖母峰的台灣人 謎一般的登山傳奇──吳錦雄. 一路报导 (一路报导). 2021-06-08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0) (中文(台湾)).

^ 傑出女力專訪-山陵冒險家江秀真 在與山的對話裡,累積人生的能量. 卫福 (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 2020-06-01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3) (中文(台湾)).

^ 勇氣,在山盡頭:全球七頂峰攀登紀實. 博客来.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 總統接見歐都納世界七頂峰攀登隊. 2009-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2).

^ 台灣第一隊/3勇士登珠峰 完成7頂峰壯舉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8-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3).

^ 7.0 7.1 辜士陞. 李小石登山驟逝 從遺願葬洛子峰. TVBS新闻网 (TVBS). 2013-05-20 [2022-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6) (中文(台湾)).

^ 林惠婷. 《台湾山岳》創刊號.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电子报. 2009-03-27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中文(台湾)).

^ 吴永华. 沼井鐵太郎與《臺灣山岳》 (PDF). 国立台湾图书馆. 2020-11-10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8).

^ 臺灣山岳會《臺灣山岳彙報》合訂本. 台史博典藏网.

^ 簡介及所屬業務. 中华民国山岳协会.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30).

^ 關於本會. 中华民国健行登山会.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10).

^ 郑, 安睎. 臺灣登山史架構、範疇與分期初探 (PDF). 中华民国健行登山会论文集.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8).

^ 台北科技大學登山社.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8).

^ 台大登山社.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7).

^ 關於我們. 华冈登山社.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高醫社團史話 (PDF). 高雄医学大学.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8).

^ 我們的歷史.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刘子涵. 登山社四十五週年「山攝」 展現台灣的山水人情. 辅大新闻网 (辅仁大学). 2014-03-11 (中文(台湾)).

^ 胡瑞玲. 找回30年傳統 政大登山隊50周年復刻越野健行. 联合报. 2021-04-25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歷史脈絡.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陈亭匀. 登山社:堅持Leave no trace. 中央大学新闻网 (中央大学). 2009-04-30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 吴亮仪. 曾被直升機救下來 「以後有能力要回報」. 自由时报. 2020-10-07 [2022-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30) (中文(台湾)).

^ 關於我們. 高科星野登山社. [2022-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8).

查论编台湾登山运动项目

台湾百岳

高山

中级山

台湾小百岳

台湾百名山

郊山

组织

台湾山岳会

万华登山会

趣味登山会

飞鹰登山队

中华民国山岳协会

四大天王

林文安

蔡景璋

邢天正

丁同三

法令入山规定戒严时期

戒严期间台湾省区山地管制办法

动员戡乱时期国家安全法施行细则

目前

国家安全法施行细则

人民入出台湾地区山地管制区作业规定

管制范围

山地管制区

经常管制

特定管制

准备资料基本证件

身份证

警察刑事纪录证明书

活动计划书

登山计划书

溯溪计划书

探勘计划书

申请文件

入山申请书

入山许可证

甲种入山证

乙种入山证

休闲活动

旅游

登山

溯溪

攀岩

跑酷

探勘

露营

相关延伸

山屋

山难